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正文

【工人日报】北理工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供稿: 工人日报 编辑: 吴楠
(2018-07-18) 阅读次数:
【字号  大

原文标题:中关村:纵有许多第一,仍在奋进前行

原文链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8_07/18/GR0110.htm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关村得过许多第一,从电子一条街转变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如今,这片空间规模达488平方公里、跨行政区域、有着多家高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在推动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上,依然在奋进前行。

  “我们能有今天,就是因为体制创新”

  如何把高校实验室里出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将知识产权一次性卖给企业——这是以前常见的做法。

  这样做有其弊端:有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因此无法形成新产品、新工艺等,这意味着,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转化。

  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www.bet3365.com给出了答案。

  北理工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创业,提出“产学研师”合作新理念,建立“学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教师现金入股”的学科性公司。

  2009年,北理工第一家学科性公司——由学校和毛二可院士创新团队共同设立的北京理工雷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将一大批军工技术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反恐、安全等领域。理工雷科成为中关村第一个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的成功案例。

  “学校作为科研机构很难直接去做转化,外面的企业又未必有能力做好转化,所以学校和教师一起做公司来进行转化是最好的方式。”雷科防务副总经理高立宁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因为最了解这些科技成果的人,还是学校的科研人员。”

  帮助教师成立学科性公司,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是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的专职工作。“光是一个雷科成功,不代表这个模式成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戴斌说,他们进行了持续探索,2010年以来,共创办学科性公司15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50余项,技术作价8500万元。学科性公司的转化模式让团队成员共享转化收益,这让科研人员更加安心从事基础研究,也提升了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我们能有今天,就是因为体制创新。”戴斌说。

  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是中关村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路者的一个缩影。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关村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管北平台、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等机构突破传统开展的体制创新,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深厚的土壤。

  “要么全球领先,要么可替代进口”

  技术创新改变的不仅是社会的面貌,也可能是某些人的命运。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副作用大的放化疗在未来将不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

  治疗效果好、损伤性低的绿色物理疗法,正成为肿瘤临床医学的热点和发展前沿。将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电子设备相结合,海杰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出复合式低温冷冻消融手术治疗系统(康博刀),用于肿瘤微创治疗。

  “康博刀的适用范围是除空腔肿瘤外的所有实体肿瘤。”海杰亚创始人黄乾富说。康博刀历经10余年科技攻关研制而成,已于2017年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正在批量生产并上市销售,这打破了美国和以色列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在肿瘤微创冷冻领域,相比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氩氦刀,康博刀使用液氮等极易获取的耗材取代价格昂贵的氩气、氦气,成本大幅下降。”海杰亚副总经理黄文明说,康博刀造价相对低廉,可下沉到县级二甲医院,普惠广大患者。

  作为中国的“创新名片”,中关村孕育了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据统计,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万件;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高清和液晶显示技术等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重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以石墨烯、液态金属、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材料技术,是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聚焦的三大领域。

  近两年,中关村通过“全球选拔、公开路演”的方式选拔出51家前沿技术企业,总估值超千亿元。它们代表了中关村技术创新的最前沿,也将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潮流。

  “这儿的前沿技术要么全球领先,要么可替代进口。”在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秘书长窦彦莉一面向记者介绍各家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一面重复着这句话。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拥有更多话语权”

  柏林时间2018年4月11日,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柏林设立欧洲研究院,并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人工智能项目联合研发、知识产权和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中德远程测试平台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非营利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此次签约,该研究院正式向深知无限转让多语言文本关系抽取技术DARE的技术使用权、专利和相关知识产权。

  深知无限总经理张寒燕介绍,自2017年以来,他们便积极拓展与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机构的技术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组建跨国研发团队。

  致力于打造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基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成立以来的20年间,也摸索出一条兼顾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之路。

  天地互连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全球IPV6峰会,并于2016年将峰会升级为全球网络大会。现在该系列会议已成为网络技术领域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和发展趋势风向标,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此外,天地互连还通过在互联网国际技术组织中担任核心职务,发挥更大影响力。天地互连董事长刘东在连任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委员会(IEEE-SA)董事期间,主导推动了基于“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的IEEE1888系列标准,对能源互联网的产业化提出了前瞻性的标准规范。

  “互联网是中国数字经济的载体,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拥有更多话语权。”刘东说。

  中关村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影响全球。中关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近千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活跃区。


(审核:王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分享到: 微信 (备注: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分享)
分享本则新闻
请扫上方二维码